1996年★■★◆◆■,从华中农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★■◆★◆,杨强进入劲牌公司成为一名酿酒工人★◆■◆。当时的白酒车间劳动强度非常大★◆★★★◆,拖粮、起池、上甑★★◆、出甑、拖酒……一个班下来,杨强全身酸痛不已。慢慢地,他的手上磨出了硬茧和血泡,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★★。
不久,杨强晋升为白酒车间副班长■◆◆■★◆。老工人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工友间朴实★★★■■、率真的感情滋养着他◆★■★★,让他在车间里迅速成长。
品酒需要高度的敏感,器具■◆■★◆★、空气湿度等都有可能影响评判的客观性■◆★。在准备省级白酒评委考试的那段时间■★,杨强攻克了香型鉴别等技术难关,每天都要进行10多轮练习■◆◆★■,品酒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■★★■◆★。
26年扎根生产一线从事白酒酿造、技术研发,杨强从酿酒工人干起◆■◆■,成长为圈内小有名气的工人博士。日前◆■,他被评为第三届“湖北工匠”。
1975年,杨强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关口镇一个小村庄■◆★◆◆。在他儿时的记忆里,劳作一天归来的父亲总要就着母亲炒的小菜,喝上几杯散酒。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杨强脑海中■★◆■■。
车间的老班长石教方擅长看酒花◆◆,单看酒冒出的气泡,就能鉴定酒的酒精含量◆★◆★◆,误差仅在0◆★■■.5度左右。于是,杨强每天跟着石班长学艺。先是从泡沫大小判断酒精含量★◆★■,摸索时间长了★■★◆★,他就体会出了门道◆■★◆■:酒泡有黄豆那么大,且持续时间长,白酒就有60度■■;如果泡沫很快消失,白酒可能只有48度~49度。
2000年4月,杨强参加湖北省白酒评委评定考试时,以综合得分第六的成绩顺利过关。同年9月★■◆■,他参加了国家白酒评委考试■■◆★◆★,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国家级白酒评委★◆。
后来,掌握了白酒生产工艺流程的杨强又进入配制车间学习■◆。品酒是门很微妙的学问★★■★★■,诸多环节只可意会不能言传◆★■。工作时,杨强站在车间主任身后,主任先品、他再跟着品■◆◆,评酒后★■◆★■,再对照主任的评酒记录进行调整■★。